有关植物观察日记模板汇编5篇
时间过得真快,一天又过去了,我相信大家都是有收获的,请好好地记录下在日记里。日记怎么写才不会千篇一律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植物观察日记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有一种名叫叶仙人掌的,学名pereskiaaculeate。别名虎刺。在我家里也有仙人掌,是盆栽的,好象没开过花,更别说结果了。而这种叶仙人掌,不仅开花结果,而且果实可以吃。还是一种攀缘灌木,真如它的别名,它的茎上长满了刺。它的花长在茎的分枝上,花象圆锥一样。闻上去有一种芳香。感觉很特别。听说它多生长在美洲和印度群岛的热带地方。
大白菜,又称为“结球白菜”、“黄芽菜”或“窝心白菜”等,是我国的原产和特产蔬菜,全国各地普遍栽培,以华北地区为主要产区。大白菜以其细嫩甘脆、汁白如乳的品质,易种植、耐储藏的特性,在我国的蔬菜生产和消费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人们秋冬季节餐桌上的美味佳蔬。在北方,大白菜被称为“当家菜”、“半年菜”,现已先后引种世界各地。在日本,大白菜叫做“唐人菜”、“山东菜”;在欧美,有人把大白菜叫做“中国甘蓝”。
大白菜虽然起源于我国,但它既不象韭、姜、蒜等蔬菜,在古典文献上可以找到悠久确实的记录,也不象有些原产于中国的蔬菜,在山川野间仍有原始的野生种类可寻。遍览古籍,元代以前并无关于大白菜记载的典籍。根据考证,我国大白菜的历史较短,自元代以后历经明清两朝,迄今约七、八百年,农学家对大白菜深入研究的结论是:它是由南方的小白菜和北方的芜菁天然杂交演化而来的。因此,要探究大白菜的来历,必须从小白菜和芜菁的源头说起。 小白菜,又名青菜、油菜、普通白菜等,古时称“菘”。原产于中国南方。最早的历史记载从西晋开始;芜菁,又称蔓菁,是一种根用芥菜,俗称“辣疙瘩”,原产我国,以西北、华北为主产区。
芜菁在我国的栽培年代较久,在先秦文献《诗经》中已被记载,称为“葑菁”,西汉《范胜之书》的蔬菜专篇中亦有“芜菁”的收录。东汉已普遍栽培,桓帝时曾有“横水为灾,五谷不登,令所伤郡国,皆种蔓菁以充饥”的记述。 关于小白菜和芜菁这两种蔬菜的地域特点及演变,西晋稽含所著的《南方草木状》在“芜菁附菘”一节中是这样写的:“芜菁岭峤以南俱无之,偶有,士人因官携种,就彼种之,出地则变为芥,亦橘种江北为枳之义也。至曲江方有菘,彼人谓之秦菘。”南朝萧子显的《南齐书》载:南方有小白菜栽培,称为“菘”。唐苏恭著《唐本草》载有:“蔓菁与菘,产地各异。”宋代陆佃所著《埤雅》一书上说:“菘菜北种,初年半为芜菁,二年菘种都绝。芜菁南种也然。”南宋陈敷在《陈敷农书》也记载:“七月种萝卜、青菜。”青菜即指小白菜。 从以上史料可以看出,小白菜和芜菁的产地不同,且在南北引种过程中有发生性状变异的情况,但鉴于当时科技尚不发达,因此人们也就无从知晓小白菜和芜菁的变异是由什么因素所引起的了。史至元代,才有大白菜的出现。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上第一次将所谓的“菘”直接叫做白菜,并精细绘制成图,从他所描绘的白菜形态来看,已经不再是塌地而生的小白菜了,而是外叶向上拢起,其抱合状态已经进化为结球的大白菜类型了。
但不能割裂和漠视的`是,从晋到元这漫长的历史,是大白菜在进化过程中经历的从内因到外因、从量变到质变、从偶然到必然引发突变的重要阶段。同时,这一时期的战乱动荡,人民迁徙,南北文化交流,农作物的交互种植,对大白菜的演化起到了促进作用。元朝以后,记述大白菜的典籍渐多,明王世懋著《广百川学海》在“果蔬疏”一节介绍了大白菜的定义和产地,并推荐“燕地黄芽菜”是著名品种。清弘书等所著《授时通考》中赞美大白菜“脆美无滓”,还确切指出:黄芽菜是白菜的别种,决不能与小白菜混为一谈。丁宜曾在《农圃便览》中对大白菜作了较明确的论述,他把大白菜称之为“窝心大白菜”。他介绍了山东地区立秋种小雪收的栽培经验,还介绍霜降后可用草绳将外叶捆起以保护球叶的方法。现代农业科技证明,小白菜和芜菁均属十字花科芸薹属的不同亚种,而十字花科蔬菜最易天然杂交,尤其小白菜和芜菁的亲缘关系最近,基本染色体组相同,彼此间天然杂交可育率达百分之百,其亲本后代也能正常生长和繁殖,而且,大白菜的生物特征又介于小白菜和芜菁之间。 蔬菜专家对这两种蔬菜进行人工杂交的结果,也佐证了大白菜
老师让我们观察大蒜发芽。我不知道怎么让大蒜快点发芽,就去问妈妈,我按妈妈的话照做了:先把一个盘子里放上一至三毫米的水,然后再把大蒜的头朝上,根朝下的放进去,接着就可以静静等待大蒜发芽了。
第二天一大早,我又来观察大蒜了,可是几棵大蒜的头怎么了?我不明白去问爸爸,爸爸告诉我那是大蒜刚发的小芽儿,难怪!原来这是大蒜发的小芽儿啊!
第三天,我发现大蒜的芽儿已经冲得老长了!大蒜长得真快,才一夜的功夫,就长这么长了,一厘米多长了,真神奇!我一看盘子,水都被吸干了,大蒜真牛!我看了看它的根,怪不得,它的根周围长着许多小白角,可以帮助它吸收水分,快速发芽,苗儿才长得这么快呢!
第四天,我发现又有几棵大蒜发芽了,可是盘子已经没水了呀!它又是怎么发芽的呢?我去问妈妈,妈妈告诉我大蒜用它自己的本身的水分跟空中的水分加在一起就可以继续发芽了,真厉害!
第五天早上,我见爸妈还没醒,又偷偷地给大蒜浇了点水。晚上,我刚看到大蒜就惊呆了!才多长时间,第三天发的一厘米多长的芽儿,到了今天快有三厘米长了!我高兴得要飞起来了!
我喜欢观察!特别是观察大蒜!
20xx年9月30日星期二阴
今天,我种下了八株绿豆芽。
我准备了一个小透明杯、八颗绿豆、几张餐巾纸。我先把餐巾纸淋湿,让它饱含水分。再轻轻地放在透明杯的底部,把凸出的地方按平。然后在餐巾纸上按八个坑。最后把绿豆散在坑里。
20xx年10月1日星期三晴
绿豆胚轴的上方表皮已经裂开一条缝隙了,从里面伸出一个犹如小章鱼触须的嫩芽,大约有两三毫米长。我摸了一下餐巾纸,呀!差不多干了,我滴了几滴水,餐巾纸又饱含着水分了。我把透明杯重新放好,等待着小绿豆明天的变化。
20xx年10月2日星期四晴
绿豆的变化真大啊!它的表皮已经破裂了,果实越胀越大,犹如海绵涨水了一样。胚芽越长越长,犹如一个人的手慢慢地变长。胚芽长的有一厘米,短的也有五毫米。绿豆芽明天的变化会不会更大呢?我期待着!
20xx年10月3日星期五阴
有四株绿豆芽已经不可思议般站了起来,胚芽变得更有力了,长度达到了二厘米。胚芽变成了紫色的。其它四株虽然没有站起来,但这个迹象说明了这四株马上就能站立起来了。
有一株的进度被我忽略了,它的表皮脱落了,长出了二片对生的子叶,形状呈梭子形,颜色是嫩绿色的,现在还闭着,好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
20xx年10月4日星期六阴
绿豆芽中有四株长得很高了。最高的胚芽已经有五厘米那么高了,这不该说胚芽,应该说枝干了。枝干表面布满了绒毛,在底部长出许多乳白色的细根。两片子叶交叉着,有两厘米长,像一把小剪刀。绿豆果实裂开,它里面是嫩绿的,外面是紫色的。怎么会有两种颜色呢?
20xx年10月5日星期日晴
绿豆芽很高了,最高的有十一厘米高。两片子叶分开了,犹如一只燕子的尾巴。但绿豆芽的枝干很细,只有两三毫米粗,这么细的枝干怎么能撑起那么高的绿豆芽呢?这关键在于它的根部。几个细根紧紧地盘在纸巾上,不仅固定了自身,也吸收了养分。
其中四株的进度非常落后,一株的子叶还没分开,其它三株则比它更缓慢,竟然还没站起来,这是怎么回事呢?
20xx年10月6日星期一晴
四株绿豆芽已经长得很高了,大约有十五厘米高了。子叶也很大了,有二厘米长,一厘米宽。它的叶脉清晰可见,是网状叶脉。两片子叶的中间有一条“红线”,在“红线”的上方,有一根细茎,它的顶上尖尖的,犹如蜜蜂尾尖的利刃。
有一株我特别关注,这不在于它的进度,而在于它的形状。它的茎绕成了一个圆形,像蛟龙的身体一般!你们说这奇怪吗?
3月10日晴
今天,我看见贺老师放在讲台上的大蒜像一顶小帽子,外面有一层薄薄的皮,中间还有一根根须一样的蒜头。卓老师走进教室说:“今天我来种一个大蒜。”于是,卓老师把大蒜的皮一片片地剥下来,只见大蒜之间的一根“小柱子”,兄弟十几个围成一团。然后,卓老师把大蒜放进一个剪好的塑料杯里,接上一点水,再放在窗台上,让它们慢慢的生长。放学回家,我也照着卓老师的做法,用一个盘子种了一个大蒜。
3月11日晴
今天,放在窗台上的大蒜远远望去和昨天没什么两样,可是一走近就能看见它的皮快泡胀了,像肉上长了一个包似的,我凑近大蒜闻了闻,大蒜似乎被一团香味包住一样,香极了。我还发现家里的一个蒜瓣顶上长出了一点淡黄的小芽,摸一摸,感觉软软的。把小盘里的几兄弟拎起来,我才知道它们把水都给染黄了。
3月12日雨
今天,学校的大蒜底部和水都是淡黄色的,还长出了嫩绿的、像青虫一样大小的小芽,我都不敢碰了呢!我回到家,发现家里的其它蒜瓣也开始发芽了,隔一天就长了一、二毫米。这时,我看见其中有一个蒜瓣儿长了一些白点,仔细一看,那是蒜瓣开如烂掉了,但它还不停地、顽强地生长,真勇敢。
3月16日晴
过了一个星期了,我家里的大蒜变化可大哩!几个兄弟开始“告别”了,它们把衣服脱下来,一个个地分开,盘里的水很黄,一股浓浓的蒜味,真是香呀!每个蒜瓣上都发了芽,最长的有90毫米,最短的也有50毫米,它们像一根根绿色的小虫不停的往上冲。经过了几天,盘里的水快要干了,我赶紧把水给换了一下,这下水不没这么大的蒜味了。
3月17日晴
今天,我又发现了新的变化。放学一回到家里,我赶紧往大蒜走去。大蒜已经长成又高又壮的蒜苗了,像一座绿色的城堡。我正想着蒜苗长大以后是什么样的呢,恰好妈妈买了一些蒜苗回家,这些蒜苗长得足足有一支没有削过的铅笔这么长,我种的蒜苗和买的蒜苗比起来还差得远呢!
文档为doc格式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