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生日记 > 小学生日记

小学生数学日记

时间:2024-12-09 17:02:58
有关小学生数学日记范文集锦九篇

有关小学生数学日记范文集锦九篇

转眼一天又过去了,想必大家都学习了不少新知识,是时候用心地写一篇日记了。可是怎样写日记才能出彩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生数学日记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生数学日记 篇1

今天,我在做小数报暑假动脑筋乐园时,被一道“排队”的应用题给难倒了。先是草草的看了两遍,觉得无从下手,先过,一会再说。虽然题目放到一边了,但是我脑子里还是一遍遍的在思考着题中几个数字的关系,想着想着,就从这些数字中“找出了一条缝”:“哦!这题原来这么简单啊,我真是太聪明啦!”我拍了拍脑袋兴奋地说道。

题目是这样的:五年级参加数学夏令营的同学想排成一个正方形队,结果多出6人,如果每行每列增加1人重新排列,却少了9人。五年级参加数学夏令营的同学有多少人?

虽然看起来有些难,但只要构思清楚就没问题了。如果这样的话,可以分析出来参加的有8到10个班,每个班50到60人的可能性比较大,这样的话一个年级的人数就会有500人左右,参加的人可能要有100到200人。在列式的时候,应把正方形队伍边长人数设为x+6=(x+1)—9,应该是没错的,问题是x等于多少呢?我实在想不到什么好办法,就只能按大约数去一个一个试了:x=15,x=14,x=13……一直写到x=7,x=8时才得到了正确的结果:7×7+6=8×8—9=55人。答:五年级参加数学夏令营的同学有55人。

这道题其实并不难,只要耐心一点是绝对没有问题的。由此可见,解题时,考虑问题要全面、有序,往往不能从一个角度去想,要“拐弯抹角”,可以换个角度或多个角度去想,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才能真正地学好数学,更快更全面地解决数学难题。

小学生数学日记 篇2

据我统计,我们家过春节的花费如下:

买衣服6400元,买礼品花费3600元,给老人拜年、给小孩送红包花费14700元,去湖北的路费2200元,请客吃饭花费4500元,共花费31400元。

看样子我们真的要节约用钱了。

小学生数学日记 篇3

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长方形和正方形,他们都有周长,那周长有什么作用呢?

发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它的本领可真大.比如,我们要为长方形的花坛造个篱笆,如果不知道周长的话,工人们就需要去围一围,这样一次又一次,如果太短还得加长,如果太长,还得重来,你们看这样多浪费啊!所以只要知道周长,量一下,一次就行了,既节省时间,又节省木材,多方便啊! 如果你对周长感兴趣的话,自己也可以去生活中找找看,把它记录下来,和其他小朋友们一起分享!

小学生数学日记 篇4

暑假里的一个晚上,妈妈带我去了留下世纪联华超市,我看到了商场的人可真多啊!里面的东西也是很多,有文具、食品、服装、烟酒、玩具等。我和妈妈买了紫菜、牛奶、果冻、饮料、鱿鱼丝、沐浴露、袜子、梅子、香榄和巧克力等。他们的价钱分别是:23元、9元、3元、6·5元、28元、3元、40元、6元、10元、1元。在收银台前,妈妈说:“儿子,你能跟阿姨比算速度吗?把要付款的金额算出来?”我知道我的心算能力不是很强,连忙找来一张纸和一支笔,迅速认真地算起来,不过还是没售货员阿姨的电脑快,当我把结果告诉妈妈的时候,阿姨已经把要找的钱都给了妈妈,我核对了我俩的计算结果,没想到我也这么快地算对了,妈妈也表扬了我,但我知道在今后的'学习中,我要提高自己的心算速度!只要努力,我会有进步的。

小学生数学日记 篇5

在生活中,我们大家会遇到很多难题,大家遇到难题时是退缩了还是把他解决了呢?

今天,我被一道数学题给难住了,这道是将112这12个数填入右图的12个空格里,使横行、竖行上面每个正方形里的四个数和都等于26.

夜幕降临,我坐在台灯下左思右想,把十二个数字搬来搬去,不是竖的不对,就是横的不对,怎么也不对,怎么办呢?十分钟,二十分钟…….半个小时过去了,我真想放弃,有谁来帮帮我就好啦!我真的想不出来啦!这时,我又想,不能这样,我想起《班级公约》上所说的审清题意独立做,格式规范不抄袭。这两句话,我就定下心来,重新理了一下思路,不到黄河不死心啊!我又拿笔和纸苦思冥想,反复做这道题,一遍两遍。。。。。终于我想出了这道题的答案,原来要把8和6摆在上面两个方格,中间第一排摆4和1、11、10;中间第二排摆3、12、2和9最后两个方格摆5和7,这样横行、竖行每个正方形里的四个数的和都等于26了。

我很开心哦!我终于独立想出了这题的答案。我想: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努力,就能取得成功!

小学生数学日记 篇6

今天,姐姐淘好了米,准备煮饭。我在一旁看的出奇,抢过姐姐手中的勺子,和姐姐玩起了数米的游戏。

游戏是这样的:每人抓一把米,看谁能又对又快的数出米有多少粒,谁就算赢了。我们分别抓了一把米,放在灶台上开始数。我把米分成十粒一组,刚好10组多3粒我很快就知道了米有多少粒(因为10×10+3=103粒),此时我看了姐姐的,她也将米分成20粒一堆,正好9堆多7粒,我通过心算20×9+7=187(粒),我算的比姐姐快。

游戏结束了,我赢了!我很开心!以后我还会算更难的数学题。

小学生数学日记 篇7

6月24日 星期日 天气:晴

今天,我缠着哥哥教我学游泳,忙于学习的哥哥拗不过我的纠缠,就提出了这样的要求:“给你一把20厘米长的尺子,在5分钟内计算出客厅地面的面积,如果你能办到,我就教你学游泳。”“哼!这不是刁难人吗?”我大声的抗议。哥哥笑着说:“没办法,随便你,测不出来就不带你去游泳。”

为了学游泳,我认了。可是用那小小的尺子一点一点的测量着客厅的长,而且要在5分钟内测出面积,真的好难!哥哥在一边幸灾乐祸的说:“小弟啊,五分钟可是很快的呀。”

我心里真是又气又急,这一急可真急出办法了,我想起老师教过我们的步测的方法。于是我就用步测的方法去测量,我沿着客厅的长来回走了三次,分别走了8步、10步、9步,这样平均一下,客厅的长就是9步,我用同样的方法测出宽是7步,然后我再用小尺测量了一下自己一步的长度,我也反复测了三次,求出平均值为60厘米。这下我就求出了客厅的长是9×60=540厘米=5。4米,宽为7×60=420厘米=4。2米,现在客厅的长和宽都知道了,那么客厅的面积就是:5。4×4。2=22。68平方米。

我把自己的思考过程和结果告诉了哥哥,哥哥很吃惊的看着我说:“小弟,你还真行啊,咱们客厅的面积是24平方米,你算得基本正确,最主要是你能想出这样的方法来,真是了不起!”

小学生数学日记 篇8

暑假回老家,早上我最喜欢和姥爷去爬山啦。清晨的山里,空气清新,花草芳美,既能登高望远又能锻炼身体。连续爬了好几天,这天我刚下山就觉得又累又饿又渴,实在是筋疲力尽了。

我对姥爷说:我好累啊,想喝汽水,想吃烧饼,然后我们打车回家吧,我走不动啦!姥爷欣然同意了我的建议,来到山脚下的早市上问了问店主得知,汽水是4元一瓶,烧饼1元一个。

姥爷掏出口袋里的钞票,无奈地对我说:你看,我今天就带了这些钱,打车回家需要花20元,准备给你买两瓶汽水,两个烧饼,但真拿不准钱够不够。你先帮我算算清楚,不然咱们只能走回家了……

我低头一看,姥爷手里有两张钞票,一张面额20元,一张面额10元,也就是一共30元钱。

啊,这真是个棘手的问题,我得抓紧时间开动脑筋了!买两瓶汽水要花4*2=8元,两个烧饼需要1*2=2元,打车费20元,所有这些加起来的花费是8+2+20=30元哈哈,姥爷带的30元刚刚好,而且是花到一分钱都不剩啊!

小学生数学日记 篇9

6月9日星期一晴转阴

下午放学时,班主任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道家庭作业,要求大家想办法测算一次性筷子的体积,并用数学日记的形式将测算过程记录下来。这道家庭作业,表面上是一次数学实践活动,实际可能寓意更深,因为一次性筷子的使用与环保有关。

一回到家,我就静静地坐在书桌前思考这个问题。一次性筷子的形状是一个不规则的立体图形,怎样才能测算出它的体积呢?我思来想去,一会儿抓耳挠腮,一会儿摇摇头......,终于,有了一点眉目。我可以将一次性筷子放入装满水的容器中,这样容器中的水就会溢出来,溢出水的多少不就是筷子的体积吗?可是筷子比水轻,会浮在水面上,又该怎么办呢?可不可以用石头或胶布之类的东西将筷子固定住呢?我想应该是可以的,但这些办法测定起来又都太麻烦了,要是有更简便的方法该多好啊!经过冥思苦想,我终于自豪的笑了。

6月10日星期二晴

今天中午,我去餐馆买了一份盒饭,并特意要了几双一次性筷子准备做实验。

一回到家,想到可以做实验了,心情真有点激动,但又夹杂着几丝恐慌,我可不想让第一个方案刚一出炉就遭到淘汰。为了验证实验方案是否正确,我专门测量了筷子的长度(20厘米)、厚度(0.35厘米)和两端的宽度(分别为1.6厘米、0.8厘米)。由于一次性筷子近似于梯形体,我便利用梯形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来计算筷子的体积,由计算结果可知,一次性筷子体积大约为8。4立方厘米。如果实验测得的结果和我所计算的结果近似的话,那么就说明我的实验是成功的,否则,我就得另想办法。刚准备动手实验,一看实验用具还不够,所以只好等到明天了。

6月11日星期三晴

盼望的时刻总算到了,一放学,一路小跑地回到家里,放下书包后,我就迫不及待地拿起爸爸从单位借来的烧杯。接满水后,小心翼翼地将烧杯放在盆子里,确保烧杯中的水不漏撒。接着,我用小刀在筷子上刻了一道痕迹,把筷子分成了两部分,这一道痕迹就是筷子两部分的分界线,我准备分两次来测量筷子的体积。

实验开始了,我紧张极了,心嘣嘣地跳,我拿筷子的手也不时发抖了,但我尽量克制住这种激动的情绪。我将筷子缓缓插入烧杯里,尽量不让筷子晃动,否则溢出来的水就太多了,测定结果就会不准确。当第一次将筷子的一部分插入烧杯中后,看到烧杯中的一些水溢到了盆里。烧杯再装满水后,又将筷子的另一部分插入其中。最后,我将两次溢到盆里的水倒入另一有刻度的烧杯中,这样就得到了筷子的体积。

结果,我失败了。实验测得的筷子体积只有3立方厘米,跟我计算的筷子体积相差甚远。起初,我还有些不相信,经过反复思考,我终于明白了失败的原因。原来是因为烧杯的口径太大了,即使烧杯没有装满水,人的视觉也会看成是装满的,加之筷子的体积又太小,且烧杯的刻度又过大,导致了实验结果的偏差。因此,我得改进改进实验方法才行。相信我会成功的,不是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吗?

6月12日星期四晴

自从第一次实验失败后,我就捉摸改进的方法,可是就是想不到一种简单可行的办法。这天中午,爸爸,妈妈有事没有做饭,于是我们决定到外面吃饭。

到餐馆点了菜后,妈妈为了不让我等烦,特地点了一杯果汁。果汁一上来,我就大口吸了几下,妈妈害怕我将果汁喝完,没有胃口吃饭,便叫我少喝果汁。菜还没有上,我觉得自己无所事事,便想到了吹泡泡,于是我就把果汁瓶里的吸管拿起来,对准水面吹了几口气,水面就起了几个泡泡,瞬间,我想到刚才我拿杯子里的吸管时,水面下降了一点,我突然有了办法,快乐极了,食欲大增,今天吃了好几碗米饭,还嫌不够。

6月13日星期五晴

今天中午,为了能把筷子体积测得更准确,我叫爸爸从化学室拿了一个细长的量筒,刻度单位更小,每个单位只有1立方厘米。此时,我似乎感觉到了胜利在向我招手,真可谓万事具备,只差动手实验了。

首先,我用铅笔在一次性筷子上划了一道分界线,将筷子平均分成两段,并用水浸泡,以免筷子在测定过程中洗水。随后,将筷子插入量筒中,并用滴管将水滴入量筒中,让量筒内的水涨到筷子的分界线上,记下量筒内的水位刻度(38毫升)后,将筷子从量筒内取出,再记下量筒内的水位刻度(34。5毫升),前后两次水位刻度之差就是这一部分筷子的体积,即3。5立方厘米。用同样的方法,我又测量了筷子另一部分的体积是5立方厘米,两次测定结果相加得到这双筷子的体积为8。5立方厘米。当我得到这个结果时,我兴奋地叫了,此时的我是多么自豪、多么骄傲啊!

接着,我又按每人一天使用3双计算出了我们学校(1500人)及全国(12亿)一年消耗的一次性筷子量,分别是13.96立方米和11169000立方米。结果使我大吃一惊,每年竟有这么多的木料做成一次性筷子被浪费了,真是太可惜!在此,我呼吁在校的同学,不!是全国人民,也不!应该是全世界的每个人都不要再使用一次性筷子了,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好我们的森林资源,使我们共有的地球环境更加美好,让地球上的每一个人呼吸到干净、清新的空气。

《有关小学生数学日记范文集锦九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